名醫(yī)大講堂:每個家長都應學學心肺復蘇
名醫(yī)大講堂:每個家長都應學學心肺復蘇
上周六上午,廣州日報“名醫(yī)大講堂”攜手廣州市婦女兒童醫(yī)療中心,聚焦兒童意外傷害及突發(fā)疾病的防治。該中心急診科主任朱翠平指出,兒童常見意外傷害主要有燒燙傷、外傷、動物咬傷、中毒、異物吸入、溺水和觸電等幾大類。當孩子發(fā)生意外時,家長要迅速判斷傷害的程度,決定是否進行現(xiàn)場急救,在轉送醫(yī)院時不要造成二次傷害。該中心急診科副主任馬文成副主任醫(yī)師呼吁家長參加心肺復蘇培訓班,提高淮“實戰(zhàn)經驗”。
掌握“ABC生命三角”判斷寶寶安危
朱翠平提醒,意外發(fā)生后家長首先要判斷傷害的程度,建議掌握“ABC生命三角”,也就是通過觀察孩子的外形(Appearance)、呼吸(Breathing)和循環(huán)(Circulation),來初步判斷。如果孩子精神不佳,不清醒、嗜睡或煩躁,臉色發(fā)白、發(fā)青,呼吸不順暢、喘粗氣或無呼吸,手腳發(fā)冷,則提示可能處于呼吸衰竭、休克早期,也有可能發(fā)生心肺驟停和氣管異物窒息。前兩種情況需要盡快送醫(yī),而后兩者則應立即進行現(xiàn)場施救,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去醫(yī)院的路上。
現(xiàn)場急救首要原則是維持生命。其次要降低傷害程度,避免二次傷害,例如脫離傷害物、固定、止血等。再次,減少痛苦。最后別忘及時正確地轉送醫(yī)院。朱翠平講了門診中實際碰到的一個例子。前天,一個孩子在家發(fā)生抽搐,一度心跳停止。家長及時撥打120,救護車將其送到附近醫(yī)院進行急救。但為了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救治條件,家長執(zhí)意將其轉入市婦兒醫(yī)療中心,結果孩子剛轉院,人就不行了。
“像這種急危重癥的患兒,如果狀態(tài)已經很差,就別轉院了,應該盡快搶救?!敝齑淦秸f,前幾年還有魚骨卡喉的孩子,因送院時沒有得到妥善處理,孩子剛被放到病床上,魚骨就刺破喉管,扎入大動脈,不幸離世。
八類意外傷害如何應對
1.溺水:無反應無呼吸,馬上做心肺復蘇
首先,立即讓孩子離開水面,清除口、鼻腔內的水、泥及污物。接著,解開孩子衣扣、領口,保持呼吸道通暢。然后,檢查反應和呼吸,如果無反應、有呼吸,將其頭偏向一側,就地平躺。如果呼吸微弱,馬上進行人工呼吸。如孩子呼吸、反應皆無,立即進行心肺復蘇。
“施救前要先拍拍孩子的腳底,如果沒有反應,要馬上快速按壓心臟?!瘪R文成提醒,按壓部位是兩乳頭連線胸骨中線,新生兒為兩乳頭連線下一橫指,每分鐘至少要按100次,按壓嬰兒時可用單手數(shù)根手指或雙手環(huán)抱其胸部,用拇指同時按壓,嬰兒的按壓深度約為4厘米,兒童為5厘米,要保証每次按壓后胸廓回彈?!坝腥藫挠昧^大會把肋骨按斷。但就算發(fā)生這種情況,也好過用力太小,心臟不能復跳導致孩子死亡!”馬文成呼吁家長參加心肺復蘇培訓班,提高淮“實戰(zhàn)經驗”。
2.燒燙傷:流動涼水沖洗,別涂牙膏
燒燙傷應立即用流動自來水或者牛奶、飲料等涼的液體,沖洗燙傷處皮膚10~20分鐘,以降低溫度止痛,千萬別用冰水或冰液體沖洗。要注意去除傷處的衣服,如果皮膚被衣服黏住,不要強行撕掉,也不要把燙起來的水泡弄破。燒燙傷處不要涂牙膏、油性軟膏,注意保暖。妥善保護傷處表面,可將毛巾用冷水沖濕并稍微擰干輕輕覆蓋,不可使用冰水。
3.跌傷:皮膚腫脹,先冷敷再熱敷
輕微摔、跌傷發(fā)生時,如果表皮擦傷,先清洗,然后用酒精或碘伏消毒。如果局部腫脹青紫,先做冷敷,24小時后可用活血化淤藥物或者熱敷。如果被銳器戳傷后,出現(xiàn)破傷風桿菌的感染機會比較大,可考慮就醫(yī)。
4.撞傷頭:六種癥狀需馬上送醫(yī)
孩子出現(xiàn)頭部外傷時,首先要判斷大腦有無受損。出現(xiàn)下列癥狀必須立即送醫(yī)院——意識不清、躁動不安,面色蒼白、出冷汗,雙眼上吊或口角歪斜或肢體單或雙側癱瘓,抽搐,嘔吐頻繁,耳鼻內流血或流水。
如果孩子撞到頭后立即大哭,并能述說事情的經過,通常情況不是太嚴重。但為防萬一,家長要在48小時內認真觀察孩子的表現(xiàn)。首先,要讓孩子仰臥休息,用枕頭墊高頭部。其次,孩子睡覺時,應隔一段時間叫醒一次,看看其反應如何。如果孩子滑倒或從高處跌落撞到頭,頸部可能受到強烈撞擊,需固定頸部:讓孩子平躺,使背部伸直,不要移動頭部和頸部,可將毛巾或衣物等卷成圓筒狀,放在頸部的周圍固定。由于頭部皮膚內血管比較多,當出血較多時,可以用干淨手巾或紗布壓迫止血。別讓孩子情緒太激動或者興奮,以免加劇出血。如果只是面部淤血、頭皮血腫,一般不需特殊處理,可局部冷敷,但切忌揉搓。
5.骨折:止血后固定骨折肢體
孩子跌倒后如果疼痛難忍,跌傷部位動不了,或有明顯腫脹、畸形,通常出現(xiàn)了骨折。如果骨折處皮膚未出現(xiàn)破損,屬于閉合性骨折。而開放性骨折能從皮膚破裂處見到被折斷的骨頭。骨折后首先要止血,可先用指壓止血法,壓住傷口血管上端,用干淨的紗布、繃帶等包扎傷口,不便包扎的傷口可扎止血帶止血,然后用木(紙)板等堅硬物固定骨折肢體,減少骨折周圍組織進一步損傷。
6.異物誤吸:孩子臉色青紫,馬上排出異物
容易被孩子誤吸的有花生、瓜子等,小寶寶則有可能在嘔吐時嗆入奶液、胃液。誤吸異物可致命,一旦發(fā)生大的氣管誤吸,家長要第一時間進行急救,不要浪費時間送醫(yī)。對于暫時不危及生命的疑似誤吸,則應盡快送醫(yī)。
要特別警惕的是大氣管阻塞,表現(xiàn)為劇烈的、刺激性嗆咳或氣急和憋氣,短時間內即可發(fā)生憋喘危及生命,表現(xiàn)為孩子臉色青紫,喘不過氣來。此時應馬上進行異物排出。對一兩歲以下的小寶寶,家長可以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,將寶寶放在腿上,背部緊靠著家長的胸部。家長用手使勁向后向上擠壓寶寶的上腹部(臍上區(qū)域),壓后隨即放鬆。反復數(shù)次。如果寶寶已能獨立站穩(wěn),可以採取站姿,上身略向前傾。家長用雙臂從身后將寶寶攔腰抱住,同時右手握拳,頂住其上腹部,左手則按壓在右拳上,然后用力向上、向后,猛烈而迅速地擠壓其上腹部,壓后隨即放鬆。
7.誤服液體:有些情況不能催吐
當孩子出現(xiàn)誤服異狀時,要先確定誤服了什么東西。外用藥品大多具有毒性及腐蝕性,鼠藥、酸鹼類液體危害更大,都需要立即進行急救。
需要強調的是,不能盲目進行催吐。嬰幼兒,或者孩子已處于昏迷狀態(tài),或者誤服汽油、煤油和腐蝕性液體時,催吐有可能造成窒息和對食道的再次損傷。6歲以上兒童如果沒有出現(xiàn)上述情況,則可以考慮催吐。
當誤服強鹼物時,可服弱酸性飲品食醋、檸檬汁、橘汁等。誤服強酸物時,可服弱鹼性飲品如肥皂水,或生蛋清保護胃黏膜。誤服碘酒時,喝米湯、面糊等淀粉類流質可阻止碘吸收。錯喝癬藥水、止癢藥水、驅蚊藥水等時,多喝濃茶,茶葉中的鞣酸有沉淀和解毒的作用。急救處理后要及時送醫(yī),別忘了帶著裝藥品或毒物的瓶子及嘔吐物。
8.觸電:先關電閘再救孩子
切記先關電源或電閘,再接近孩子。不能關電源時,用干燥木質或塑料物品推開孩子,當孩子脫離電源后,根據(jù)患兒有無反應馬上採取相應措施進行急救。假如孩子有反應,屬于輕癥,應該就地平躺,仔細檢查身體,暫時不要起身走動,防止繼發(fā)休克出現(xiàn)。假如孩子沒有反應,但仍然有呼吸,讓孩子就地平躺,如果已經無呼吸存在,要立刻開始心肺復蘇。